理論資訊

理論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理論資訊 > 正文

推行中國特色學徒制四大關鍵問題的思考——基于新《職業教育法》的實施背景

發布日期:2022-08-16    作者:趙鵬飛,劉武軍,羅 濤,張 志,石永洋,蔣中午     來源: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點擊:


摘 要:通過對中國特色學徒制前期探索的總結分析,指出推行中國特色學徒制需要解決相關參與方尤其是企業參與學徒制動力不足、學徒培養質量欠優、學徒制多方治理體系不全、學徒制社會認可度不高四個關鍵問題。在對經濟發達國家學徒制改革與發展比較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國情,提出健全學徒人力資本投資機制、加強學徒制質量管控研究與實踐、加強利益攸關者的合作與協同、加強學徒制的宣傳與引導的基本思路。

關鍵詞:中國特色學徒制;學徒人力資本;動力與質量;治理體系;社會認可

2022年5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以下簡稱“新職教法”)正式實施,其中明确提出“國家推行中國特色學徒制”。新職教法的實施,标志着“學生學徒雙重身份、學校企業共同培養、工學結合崗位成才”得到制度性确立,企業育人主體地位得以明确和強化,學徒的學生員工雙重身份得到保障,實現了中國教育制度與勞動用工制度的有機結合,意義重大而深遠。可以預見,學徒制将由此迎來大發展,成為職業教育的基本模式之一。

從世界範圍來看,通過學徒制培養,能夠加速專用性人力資本積累,有效提升人力資本生産要素質量,增強職業教育的适應性,這是學徒制最基本的特點,也是學徒制區别職業教育單一學校主體培養模式的最大特點。而推行中國特色學徒制,其根本目的是要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這其中,将職業精神與工匠精神融入教學過程,培養具有家國情懷、愛崗敬業、愛國奉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中國特色學徒制最鮮明的底色。同時,學徒制也是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路徑,通過學徒制培養,實現發展人、成就人,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早在2014年,為解決企業轉型升級所引發的人才結構性供需矛盾問題,我國開啟了國家層面具有時代意義的中國特色學徒制前期探索:即由教育部主導的現代學徒制探索和由人社部主導的企業新型學徒制探索。前者從發展現代職業教育角度,通過推動職業教育與産業需求對接、與生産過程對接、與職業标準對接,借以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産業發展能力;後者從加強企業技術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角度,突出企業主導開展職業技術技能培訓工作,以不斷提升勞動者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前期探索,形成了“校企雙元育人、交互訓教、崗位培養,學徒雙重身份、工學交替、在崗成才”的學徒制基本遵循。經驗表明,學徒制是實現産教融合的最佳方式,能最大限度發揮企業育人主體作用,有效解決合作企業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選、育、用、留”問題。

推行中國特色學徒制的關鍵是要堅持以立德樹人、德技并修為核心的中國特色,堅持以基于工作的學習為基礎的國際職教理念,明确以追求卓越、世界先進為目标的基本定位,緊緊圍繞國家産業發展戰略,推動實現高質量育人和高質量就業,滿足國家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需求的同時,助力提升中小企業員工技術技能。通過高質量學徒制來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前期探索表明,國家推行中國特色學徒制,需要重點解決四大關鍵問題:相關參與方尤其是企業參與學徒制動力不足問題,學徒培養質量欠優問題,學徒制多方治理體系不全問題,學徒制社會認可度不高問題。這些問題已成為中國特色學徒制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因此,結合學徒制國内前期探索,借鑒經濟發達國家學徒制改革與發展成功經驗,持續深化中國特色學徒制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已成為當務之急。

一、健全學徒人力資本投資機制,解決學徒制參與方動力不足問題

(一)中國特色學徒制是加速專用性人力資本投資積累的重要舉措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标的建議》提出,要“加大人力資本投入,增強職業技術教育适應性,深化職普融通、産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大力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學徒制作為教育制度與勞動用工制度相結合的制度,既關系到教育也關系到經濟發展和就業民生。從形式上來看,學徒制的核心是校企雙主體育人,是教育問題,但從本質上來看,開展學徒制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徒人力資本投資,加速專用性人力資本積累和使用,從而實現勞動力有效供給和高質量就業,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二)實現學徒人力資本投資高效的關鍵在于增強參與方的動力

中國特色學徒制前期探索表明,學徒制“學校熱企業冷、政府熱學徒冷”的現象較為普遍,究其根源,在于無論是企業還是學徒個體,參與學徒制的動力都有所不足。學徒人力資本是通過投資形成的,是凝聚在學徒個體身上的知識、技能與健康等的總和,是能夠産生價值增值的專用性資本。一般而言,學徒人力資本投資涉及學徒個體、家庭、企業、學校以及政府五個投資主體,但由于學徒個體是其自身及家庭的代言人和投資執行者,而學校本質上是政府實現學徒人力資本投資的政策工具,從這個意義上,學徒個體、企業及政府三者才是學徒人力資本投資的真正主體。三者的投資動力,決定了學徒人力資本投資能否順利進行并實現高效積累。而且,由于學徒個體是人力資本的唯一承載者和具體使用者,因而也是學徒人力資本積累的最為關鍵的因素。如果說,政府和企業決定學徒人力資本投資的投資強度,那麼學徒個體就決定了人力資本投資的質量以及使用效果。

學徒人力資本的投資過程,既是多方合作追求共赢的過程,也是投資參與方對人力資本的勞動價值分享進行博弈的過程。盡管學徒人力資本投資主體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分散投資風險,但也由于各投資主體所處的地位和利益取向不同,因而投資共識達成會有一定難度。如,學徒個體投資的出發點是為了提升自身的知識和技能,為今後的勞動就業增加談判的籌碼,而企業參與學徒人力資本投資的根本目的卻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勞動剩餘價值,企業與學徒個體之間的投資利益沖突,無疑會降低兩者參與學徒制的動力。另外,政府之所以加大學徒人力資本投入,其根本原因在于期望通過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從而獲得高質量就業帶來的社會穩定以及稅收上的好處,但政府對學徒人力資本的投入,又有可能導緻理應由企業或者學徒個體來承擔的投資下降,造成投資的“擠出效應”,導緻投資的低效率。再有,不同的投資成本或收益,對于同一投資主體而言,其投資動力會有所不同。即便是同一投資成本或收益,如果由不同的經濟主體來承擔或獲取,其所産生的投資效率也會不同。

(三)加強學徒人力資本投資機制研究與實踐,增強參與方動力

解決學徒制參與方對學徒人力資本投資動力不足的問題,關鍵在于健全學徒人力資本投資機制。要加強對學徒人力資本投資主體及其策略、投資内容、投資成本與收益、投資風險等涉及投資機制的基本問題的研究。尤其要在學徒人力資本投資風險和學徒人力資本成本與收益分析方面取得突破。這是因為,學徒人力資本投資具有周期長、投入大、回收慢的特征,尤其是對于企業而言,在基本投資成本之外還要承擔部分學徒學習能力不足、洩密以及學成後被競争對手“偷獵”等風險。研究降低學徒人力資本投資風險,改善參與企業和學徒個體的投資風險預期極為重要。學徒個體和企業是否參與學徒制,都是基于成本與收益的考量,事實上,不同行業的學徒培養成本不一。經濟發達國家極其重視行業的學徒培養成本分析,并為政府施策提供依據。因此,加快構建符合國情的投資成本和收益分析模型,分區域、分行業進行成本收益測算研究,形成更加合理的學徒人力資本投資成本分擔機制和收益分享機制,有助于為省級以上政府精準施策提供科學依據,為地方政府完善人力資本投資支持政策,優化人力資本投資配置提供決策支持。

另外,在具體施策方面,政府應重點保障學徒制項目實施的資金,增強學徒個體和企業參與學徒人力資本投資的動力。一方面,确保學徒獲得适當的報酬和社會保護,享有學徒津貼、福利等方面的經濟收益,以及獲得技能證書和畢業證書的教育收益,降低學徒個體參與學徒制的風險;另一方面,要為企業特别是中小型企業提供适當資金激勵,确保參與企業有獲得政府補貼、以及高素質勞動者所帶來的超額收益,降低企業參與學徒制的制度風險,促其積極主動為社會提供學徒崗位。

二、加強學徒制質量管控研究與實踐,解決學徒制質量欠優的問題

(一)推動學徒制高質量發展已成為當下基本主題

“十四五”以來,我國經濟進入提檔加速關鍵期,新經濟、新業态、新模式發展迅猛,各類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緊缺問題凸顯。深化産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發揮企業優勢和育人主體作用,加強學徒制質量管控,實現高質量育人,助力産業高質量發展已成為職業教育面臨的新課題、新任務。

中國特色學徒制前期實踐探索也表明,學徒培養質量問題一直是學徒制項目試點要突破的重點和難點,也是推行中國特色學徒制所要解決的最核心、最關鍵的問題。學徒制質量框架體系不全、學徒制教學質量内容和标準不明、學徒制項目設計更新不及時、學徒制質量評價機制缺失,是導緻學徒培養質量欠佳的根本原因。學徒培養的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滿足産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學徒培養質量得不到保障,不僅降低了學徒制的吸引力,也會制約中國特色學徒制高質量發展。

從學徒制國際比較研究的進展和經濟發達國家學徒制改革實踐來看,建立質量框架體系,加強質量管控,推動學徒制高質量發展是學徒制發展的一大趨勢。例如,歐盟成員國在2009年就建立了“歐洲職業教育培訓質量保障參考框架”,通過規範學徒制質量内容和标準,并制定涵蓋學徒制項目規劃、實施、評估、改進等全過程的一套指示性描述内容和參考指标,使各成員國能夠評估和改進自己的職業教育培訓系統。而且,諸多經濟發達國家還通過開展學士學位學徒制、碩士學位學徒制等高層次學位學徒制來提升學徒培養質量,增強職業教育服務高端産業的适應性。

(二)加強學徒制質量管控研究與實踐,推動學徒制高質量發展

提升學徒培養質量,首先,要加快完善中國特色學徒制質量框架體系。學徒制改變了以往學校單一主體培養的教學模式,開啟了由傳統課堂本位向課堂與崗位相融合的轉變,教學内容、教學過程、教學方式乃至教學管理等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如,教學質量标準制定與教學質量監督主體由學校一方變成了校企雙方,教學内容要在校企雙場所進行合理分工,學校講授的知識與企業傳授的技能要有效對接,學徒培養内容要對勞動力市場的前瞻性發展做出反應等,從而形成了新的質量内容和要求。要加快明确涵蓋學徒制培養全過程的學徒制質量基本内容及相關标準,形成學徒制質量框架體系。

其次,要加快完善學徒制教學質量标準體系。要重點明确培養主體的質量标準,即參與培養的單位必須具有向學徒傳授職業所需的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具有培養學徒所需的必要的設施設備、所提供的學徒崗位能滿足學徒培養的基本要求。與此同時,還要确保學徒培養所涉及的知識和技能等内容具有行業适應性且具有一定的先進性。要加快以學徒制培養模式下的“三教”改革為核心,重構學徒制教學質量标準體系。主要包括:一是根據學徒培養崗位和職業發展路徑,從崗位職業能力分析入手,構建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研制專業教學标準,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全以專業教學标準為基礎,涵蓋課程标準、學徒考核評價标準、校企雙導師标準等,以及包含學徒崗位、實訓場所、設備設施等資源在内的标準體系。尤其要明确企業培訓師和學校教師的基本任職資格,明确能力、素質要求和道德标準,建立校企雙導師認證機制。要根據産業發展需求,構建三年一周期的标準動态優化機制。二是以标準為引領,校企共同開發基于崗位工作内容、融入國家職業标準的專業教學内容和教材,并建立行業企業導師庫。

再次,要加強學徒制項目遴選、設計與實施。要明确學徒制項目的立項條件,确定項目目标、流程和實施方法,推動學徒崗位培養标準化。重點要建立健全行業組織參與學徒制項目的設計與實施機制。這是因為行業組織在預測勞動力市場需求、測算行業學徒崗位數量、确定學徒崗位所需的知識與技術技能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發達國家極其重視行業組織參與學徒制項目,如德國的《職業教育法》鼓勵行業協會通過各級教育培訓機構廣泛參與學徒制項目設計和實施,确保學徒制項目的質量。

要着眼于國家重大項目,緊扣民生需求,優先在技術技能密集型産業高端和高端産業開展學徒制項目。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技術更新疊代周期短,新技術、高端技術人才需求量增長迅猛,單一培養主體的職業教育無法有效滿足此類需求,與企業合作開展中國特色學徒制培養尤為迫切。而以此為依托,加強學徒制項目設計與管理,深化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形成可推廣的實施内容、路徑及典型經驗,帶動學徒制向高質量高層次發展,應成為探索的重點内容。日前,《先進制造業重點領域職業教育現場工程師專項培養計劃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已出台,該方案旨在依據新修訂的職教法,通過完善相關制度和标準,開展現場工程師學徒制培養,以提升職業教育的産業适應性,為制造強國建設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它為中國特色學位學徒制探索提供了很好的項目載體。另外,要強化對學徒制項目實施的指導與糾偏。明确學徒制項目實施的質量要求,建立相關政策支持體系,加強項目實施的管理、評估與改進。這其中,學徒制項目實施過程的标準化、規範化是學徒制項目内部質量保障的前提。要根據産業發展需求動态更新學徒制項目的内容和标準,通過技術标準引領職業标準,職業标準引領職業教育标準,推動學徒制項目高質量發展。最後,要加快完善學徒制質量評價體系。包括學徒制工作質量評價标準、評價主體、評價内容以及評價方式等方面的規範要求,構建學徒制質量糾偏機制。

三、加強利益攸關者的合作與協同,解決學徒制多方治理體系不全的問題

(一)基于合作與協同的多方治理是學徒制項目實施成功的關鍵

學徒制發展國際經驗表明,學徒制項目具有實施主體多元化與評價主體多元化特征,涉及衆多的利益攸關者,健全多方合作與協同的共同治理體系,遏制集體行動中的機會主義,是學徒制項目成功的關鍵。經濟發達國家極為重視學徒制多方治理體系的構建。如,歐盟理事會建立了學徒制項目指導原則,鼓勵各成員國在學徒制項目設計、實施和管理過程中,加強與相關方建立起來的合作夥伴關系,并酌情與其他利益攸關方——如中介機構(行業協會等)、教育和培訓機構、青年和學生組織,以及地方、區域或國家建立夥伴關系。這些措施有效保障了各成員國的學徒制質量。中國特色學徒制前期探索表明,學徒制項目推行存在着政府行業主管部門管理不到位、行業參與缺位、第三方機構失位的情況。在國家層面,學徒制政出多門,有企業新型學徒制和現代學徒制,二者缺少協同,沒有形成制度合力。在省級層面,各部門學徒制支持政策協同性不足,難以形成政策合力;行業組織、第三方機構參與程度低,學徒制标準不全、社會監督與質量評價機制缺失;而且,專門的學徒制管理機構仍未建立,學徒制信息管理系統仍有待完善。在校企層面,校企雙方的協同機制還有待完善,學徒制“三教”改革有待深入。

(二)新職教法的實施,為中國特色學徒制項目多方治理提供了前提、創造了條件

新職教法不僅為中國特色學徒制推行奠定了法律基礎,明确了政策支持基本導向,也為學徒制多方治理奠定了基礎:無論是企業新型學徒制還是現代學徒制,都是中國特色學徒制的前期探索,而新職教法将兩者統稱為中國特色學徒制,為國家層面的學徒制政策統一提供了前提。新職教法規定“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工會和中華職業教育社等群團組織、行業組織、企業、事業單位等應當依法履行實施職業教育的義務,參與、支持或者開展職業教育”,明确“行業主管部門、工會和中華職業教育社等群團組織、行業組織可以根據需要,參與制定職業教育專業目錄和相關職業教育标準,開展人才需求預測、職業生涯發展研究及信息咨詢,培育供需匹配的産教融合服務組織,舉辦或者聯合舉辦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組織、協調、指導相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舉辦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為學徒制多方治理創造了條件。

(三)堅持“多管齊下”,健全中國特色學徒制多方治理體系

一是要研究建立國家和地方政府層面學徒制管理機構。各地方政府應在新職教法的指導下,進一步細化落實相關支持政策,強化部門協同,打好學徒制政策支持“組合拳”。二是研究建立健全國家及省級專家組織,指導學徒制工作開展,助推中國特色學徒制高質量運行。要研究工會、中華職業教育社等群團及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如何有效參與學徒制;要充分發揮工會作為維護和保障職工合法權益的組織優勢,對學徒個體、企業的責權利進行有效界定,切實保障學徒各項權益;要充分發揮中華職業教育社在學徒制第三方機構中的中堅作用,在第三方評價、質量監測與評估等基礎性工作方面有所作為;要加強行業協會的能力建設,發揮行業協會作為政府與企業間的橋梁作用,協助政府制定和實施學徒制行業标準、學徒崗位标準等工作。三是加快培育學徒制第三方服務機構,構建政府、行業、學校、企業和社會等多方協同、共同治理機制,推動中國特色學徒制高效實施。

四、加強學徒制的宣傳與引導,解決學徒制社會認可度不高的問題

(一)學徒制社會認可度不高是制約中國特色學徒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

學徒制在經濟發達國家已經成為職業教育的主流模式,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但在我國,由于職業教育一直被作為社會的兜底教育,地位不高,因此,盡管學徒制培養優勢非常明顯,但當前學生和家長及社會對學徒制培養的認可度并不高。因此,推行中國特色學徒制,全面提升學徒制社會認可已迫在眉睫。

中國特色學徒制前期探索與實踐表明,學徒制社會認可度不高的根本原因有以下幾方面:一是認為學徒制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社會普遍認為學徒制培養是一種工作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認為在學校的課堂學習才是學習,離開學校進入企業進行崗位培養是工作而不是學習,這與我們一段時間以來部分職業院校對實習管理不到位有關,也與我們學習的傳統觀念有關。二是認為“學校本位”的學習模式優于“工作本位”的學習模式。社會主流缺乏對學徒制特征和優勢的認識和認同,大多數社會公衆對“基于工作的學習”這一職業教育的基石和精髓理解不夠,學生及家長的在校學習情結依然濃厚。三是學徒制“天花闆”效應仍在。學徒制在我國的實踐探索時間不長,且主要在中職和高職層次開展,學曆“天花闆”效應明顯。盡管新職教法已明确規定要“促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學習成果融通、互認”,發展職教本科,以此提升職業教育地位,但要實現這個目标仍需時日。四是參與學徒制的企業良莠不齊,質量标準不明。部分企業學徒培養能力差,學徒感覺學不到實用的技術技能,學徒待遇不高,這些都嚴重影響到社會及參與者對學徒制的信任。五是宣傳不到位,導緻社會對學徒制缺乏基本了解。

(二)加強宣傳與引導,提升中國特色學徒制的社會吸引力

一是要強化崗位培養在職業教育體系中的作用,要建立起“崗位培養=學習”的社會認知。二是應加快修訂完善與職教本科相對應的職教學士專業學位,并與碩士專業學位對接,為學位學徒制開展提供制度支持。三是要加強對學徒制參與企業的監督管理,保障培養質量和學徒權益,增強學徒制吸引力。四是要加強學徒制宣傳。研究政府、學校、企業、行業協會等多方協同宣傳推廣學徒制相關工作,形成合力,增強社會對基于學徒制開展崗位人才培養的認知。五是要加快落實新職教法提出的“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着力提升職業教育認可度”,推動實現學徒制畢業生與普通教育畢業生在職稱評定、國有企事業單位就業、人才資格認定等方面被同等對待,提高學徒制聲譽。


來源:《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年第19期

*引用格式:趙鵬飛,劉武軍,羅濤,張志,石永洋,蔣中午.推行中國特色學徒制四大關鍵問題的思考——基于新《職業教育法》的實施背景[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19):28-33.


上一條:邁向高質量發展,吸引力影響力競争力不斷增強—— 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
下一條:打破職業教育“天花闆”

返回頂部
XML 地圖